导读:很多饲料生产厂家都会遇到这样的尴尬,饲料在出厂前检测维生素含量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而到达终端用户手中却发现维生素含量、效价都远远低于(或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那么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
1、由于维生素产品本身易降解,检测有难度,不同实验室间的测试误差较大。
目前,我国的饲用维生素含量标准的制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动物营养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然而,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由于维生素检测受到检测环境、检测设备及检测手段影响非常大,特别是在同一种维生素添加剂饲料检测过程中因检测实验室的不同,导致检测结果不同的现象比较常见。
尤其是一些维生素添加剂饲料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检测成本,通过雇佣一些畜牧养殖学院的教授及学生作为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对饲料中的维生素进行检测;更有甚者,通过一些广告找到检测公司,仅花费几十到几百元来对饲料中的维生素进行检测。
2、饲料制造过程中,由于维生素的添加方式不正确导致维生素的损耗。比较常见的是在饲料制粒(膨化)前添加维生素,因膨化过程中温度较高或搅拌过程中的碰撞,导致维生素晶体破碎,造成快速氧化还原反应,而造成饲料中维生素的损耗,建议在饲料制粒之后添加维生素。
3、大部分客户和经销商贮存时,因贮存条件所限,产品贮存温度在高温季节可能长时间超过35℃,导致产品迅速降解,在很短的贮存期内就会出现含量低于标示量的情况,根据稳定性试验数据,在高温40℃下保留一个月或常温下保留12个月时有效含量保留率都约为90-95%。
4、维生素添加剂饲料的包装不符合标准而导致的维生素氧化还原反应,造成维生素降解,从而导致维生素的损失。
5、维生素类产品生产企业在下游企业都关注质量的大背景下,出厂含量的内部控制标准高于标示量。
6、目前国内外维生素生产厂家总体上是质量控制体系较完善的几家规模生产厂家,以维生素A为例:原维生素A国标为90%-120%,下限不低于100%实际是由客户订立合同来控制和执行的,这样既能符合维生素A产品热稳定性的客观实际,又保证使用方的利益。
小结:饲料添加剂维生素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容易损耗,且由于维生素本身的不稳定性,受到高温、光照、碰撞、湿度影响而造成降解损耗,很多饲料生产厂家为了确保动物营养、动物安全,在维生素添加剂饲料超量添加维生素而导致维生素超标;而严格遵守国家标准添加维生素的饲料生产企业抽检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则是饲料中的维生素在生产、储运过程中降解了,这一问题一般饲料生产企业引进巴斯夫交联包被技术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