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据悉,危害畜禽健康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主要有三类:
1.镰刀菌属: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烟曲霉毒素、串珠镰刀菌素、雪腐镰刀菌醇、萎蔫酸;
2.青霉属:赭曲霉素、PR毒素、棒曲霉素、青霉素酸、橘霉素、Penitrem、环匹阿尼酸;
3.曲霉属真菌:黄曲霉毒素、赭曲毒素、杂色曲霉菌、Fumitremorgin、环匹阿尼酸、Fumitoxin、Gliotoxin
本文,介绍为什么家禽与猪饲料的霉菌毒素治理工作,首先要治理好黄曲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 (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黄曲霉毒素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
田间来源 | 仓贮来源 | |
镰刀菌属 | 青霉属 | 曲霉属真菌 |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 赭曲霉菌毒素 | 黄曲霉菌毒素 |
玉米赤霉烯酮 | PR毒素 | 赭曲霉菌毒素 |
T-2毒素 | 棒曲霉菌毒素 | 杂色曲霉菌毒素 |
烟曲霉菌毒素 | 青霉素酸 | Fumitremorgin |
串珠镰刀菌素 | 橘霉素 | 环匹阿尼酸 |
雪腐镰刀菌醇 | Penitrem | Fumitoxin |
萎蔫酸 | 环匹阿尼酸 | Gliotoxin |
黄曲霉菌毒素属于贮存来源曲霉菌,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
❐ 除了干旱时,通常不会在田间产生
❐ 原料及饲料在贮存时,环境适合还是会继续产生
❐ 原料到场时毒素含量不是终含量
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菌及产毒条件能够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最主要的菌种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此外曲霉属的黑曲霉、灰绿曲霉、赭曲霉等,青霉属的桔青霉、扩展青霉、指状青霉等,毛霉,镰孢霉,根霉,链霉菌等也能产生黄曲霉毒素。它们产生黄曲霉毒素的条件如下:基质、温度、pH、相对湿度。
所有谷物饲料都可能污染到霉菌毒素:
玉米及玉米副产物:
易受污染、经济效益相关性高的饲料原料之一;
黄曲霉毒素是经常在玉米中发现的毒性高的霉菌毒素;
此外,玉米中也经常发现烟曲霉毒素。
DDGS的霉菌毒素的含量是玉米的至少3 倍
黄玉米的组成
淀粉61.0 %
油脂3.9 %
蛋白质8.0 %
纤维11.2 %
水分16.0 %
❑ 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A. nomius 产生
❑ 4种天然产生的黄曲霉菌毒素,B1, B2, G1, 和G2
❑ 在紫外光线下,黄曲霉菌毒素B1和B2发出蓝色荧光, 而黄曲霉菌毒素G1和G2发出绿色荧光
❑ 第1组致癌,已证明会造成肝癌和抑制免疫系统
❑ 黄曲霉菌毒素B1是毒的霉菌毒素,全球范围内对其法 规规定多的霉菌毒素
❑ 对其敏感是幼龄动物 –稚鸭、火鸡幼禽、雏鸡和幼犊等
❑黄曲霉菌毒素M1是代谢物可在奶中及体液中检测到
❑ 黄曲霉菌毒素M1是第二组B级致癌物
❑ 黄曲霉菌毒素B1从饲料转换到牛奶黄曲霉菌毒素M1 的转换率 是1.7% (范围1-2%)
❑ 在高产奶牛黄曲霉菌毒素的转换率可达6%,甚或更高
❑ 症状: 低饲料采食量, 低饲料换肉率, 增重差, 低产奶量, 免疫 力差, 繁殖性能差, 肝脏肿胀颜色苍白
❑ 降低对脂肪的吸收, 包括脂溶性维生素
❑ 干旱是常见因素能促进黄曲霉菌毒素的产生
黄曲霉菌毒素对家禽危害的主要部位——肝脏
黄曲霉毒素污染有法律监管。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在食品或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干预水平旨在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
猪对烟曲霉菌毒素不敏感
赭曲霉菌毒素及T-2毒素在一般饲料原料污染量低
猪对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很敏感
黄曲霉菌毒素是毒性强的霉菌毒素
即使黄曲霉菌毒素低污染剂量但是长期喂饲也会造成在体内长期累积,后影响生长或繁殖性能
黄曲霉菌毒素在原料及饲料贮存时也可能i被产生–真正污染剂量是猪只吃料前饲料中黄曲霉菌毒素的含量
黄曲霉菌毒素是对猪重要的霉菌毒素
家禽对烟曲霉菌毒素、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不敏感
赭曲霉菌毒素及T-2毒素在一般饲料原料污染量低
黄曲霉菌毒素是毒性强的霉菌毒素
黄曲霉菌毒素会造成在鸡蛋的残留–食品安全问题
即使黄曲霉菌毒素低污染剂量但是长期喂饲也会造成在体内长期累积,后影响生长或繁殖性能
黄曲霉菌毒素在原料及饲料贮存时也可能被产生–真正污染剂量是家禽吃料前饲料中黄曲霉菌毒素的含量
黄曲霉菌毒素是对家禽重要的霉菌毒素
品牌 | 德国巴斯夫 | 名称 | 巴斯夫诺霉克 |
成分 | 钙基蒙脱石 | 颜色 | 土色 |
规格 | 25KG/袋 | 保质期 | 三年 |
应用 | 饲料霉菌毒素 吸附剂 | 安全性 | 不吸附饲料中的营 养成分对畜禽无害 |
诺霉克的主要成分为:一种高纯度的钙基蒙脱石,特性吸附黄曲霉菌毒素及部分延期霉菌毒素,即便高剂量长期添加,也不会影响营养素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及验证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巴斯夫公司诺霉克产品是获得美国食品药品委员会(FDA)批准,美国霉菌毒素委员会推荐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该产品还是目前在欧盟认可的可称作“黄曲霉毒素吸附剂”的吸附剂类产品。并且,该产品被认证是选择性吸附性吸附剂,不干扰营养物质的利用。
2012年的文献资料显示,诺霉克(Novasliplus)在亚太地区可获得的商品霉菌毒素吸附剂类产品中,是吸附效率超高的产品。大多数产品吸附率为20~70mg/g,诺霉克可以达到120mg/g。这得益于诺霉克产品的特殊成分和适度的层间结构。
诺霉克还是独一作为人用吸附剂产品,进入临床研究的产品。
诺霉克®吸附黄曲霉毒素,因此阻止动物胃肠道对霉菌毒素的吸收。
❏ 90%的黄曲霉毒素吸附在诺霉克的夹层,其余的在基底和外表面
❏ 黄曲霉毒素和诺霉克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受益于热含量-40 ~-50千焦/摩尔
❏ 诺霉克TM与黄曲霉毒素具高亲和力和相互嵌合的表面,而适吸附黄曲霉毒素。
夹层崩溃对诺霉克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结论:
诺霉克的夹层空间是有效结合黄曲霉毒素所必需的
黄曲霉毒素吸附到诺霉克表面的热焓
结论:
黄曲霉毒素B1 紧紧地结合到诺霉克的表面
黄曲霉毒素及类似物吸附到诺霉克的强度
结论:
对黄曲霉毒素的立体性- 和区域专一性
■ 2013年10月29日发布的新欧盟管理条例,允许膨润土在奶牛、猪和家禽上声称作为黄曲霉毒素吸附剂
■ 2013年12月18日,巴斯夫宣布诺霉克达到欧盟的各项要求,因此可以声称是黄曲霉毒素吸附剂
■ 关键要求是要证明能有效地吸附黄曲霉毒素B1:
膨润土: ≥ 70% 蒙脱石
矿物质蛋白石和长石杂质 < 10%, 每种
矿物质石英和方解石杂质 < 4%, 每种
对黄曲霉毒素B1 的结合能力 > 90%
Significant remarks:
■ 承认膨润土作为吸附黄曲霉毒素B1的有效成分
■ 指定分析粘土的分析方法 (X-射线衍射法) 通过体外方法测定对黄曲霉毒素B1 吸附能力 > 90%
■ 黄曲霉毒素B1吸附能力的指定分析方法 (意味着再没有测定条件利结果的内部方法) 新编号 1m558 (代替原来的 E558) 结果是设置了更高标准,并不是每一个产品都能达到要求。
■ 非粘土类产品(酵母相关产品)
■ 非膨润土类粘土产品:
-斜发沸石粉/沸石粉产品
- 高岭土产品
■ 混合产品
– 产品混合越多,即膨润土稀释越多,意味着声称为黄曲霉毒素吸附剂的机会越小
新产品(Myco-fix Focus)中含有酶制剂降解烟 曲霉菌毒素
主要有5 种成份, 但是不是所有产品都含5 种成 份
推荐剂量1.5 –2.5 kg
主要的5 种成份:
钠盐膨润土
海藻萃取物
植物萃取物: silymarin
活菌: BBSH 797
酵母菌:Trichosporonmycotoxinivorans(MTV)
将近70% 是灰份(=将近70% HSCAS)
高剂量的诺霉克(达到2%) 长期添加没有影响Sprague-Dawley鼠的性能和养分吸收.
结论: 添加诺霉克有效地预防黄曲霉毒素的负面影响
断奶仔猪初始重10.6 kg,37日龄
黄曲霉毒素B1: 840 ppb; 来自亚硒酸钠的硒0.6 ppm; 叶酸2 ppm
诺霉克: 0.5%
试验阶段: 7 周
30, 7-周龄断奶阉公猪
2x3 处理: 0和3 ppm黄曲霉毒素; 0, 0.5, 和2% 诺霉克
试验阶段: 28 天
180 罗氏308 1日龄公鸡
黄曲霉毒素B1:0, 40, 或80 ppb
诺霉克: 0 或0.25%
试验阶段: 6
6 处理
21 天
测定体重和器官重,血清生物化学和维生 素A水平
结论:
1) 添加0.25%诺霉克改善鸡的生长性能
2) 添加高剂量诺霉克(0.5%) 没有干扰肝脏维生素A水平.
用量:
诺霉克的推荐添加量为0.1-0.5%(1-5kg/吨饲料),根据黄曲霉毒素 水平及动物适当调整。
0.1%: 黄曲霉毒素水平80-100ppb
0.25%: 黄曲霉毒素<3,750 ppb
0.5%: <7,500 ppb
幼龄动物和种用动物:不低于2kg/吨
用法:
添加在矿物质预混料中
与其它饲料原料混合在饲料中
家禽饲料使用诺霉克的标准与奶牛使用标准基本相同,详情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 非常有效地结合黄曲霉毒素
❑ 也吸附部分烟曲霉毒素
❑ 对黄曲霉毒素敏感的动物, 如幼龄动物、家禽、猪
❑ 钙基蒙脱石(钙夹层)
❑ 膨胀实验
❑ 不会结合营养物质,甚至在 高剂量长期添加情况下
❑ 众多体内外同行评审的发表 文章
❑ 必须添加